通過5年努力,一是樞紐和門戶作用不斷增強,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實現快速崛起,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全國前列,“米”字型高鐵網絡日趨完善,自貿試驗區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充分彰顯。二是經貿交往不斷深化,中俄、中哈、中韓等一批特色國際合作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陜煤、延長、法士特等一批優勢企業加速布局全球產業鏈,2013-2017年,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1283億元,年均增長10%。三是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號召力持續增強,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知名度持續擴大,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電影節、旅游博覽會等文化活動的美譽度持續提高,為世界了解陜西搭建起了堅實橋梁。四是綜合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跨境人民幣業務持續推進,西北地區首家知識產權法庭和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先后在西安設立,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西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工作順利推進,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在“走出去”方面,我們有很多鮮活的事例。比如,作為裝備制造行業佼佼者的法士特,以東盟市場為著力點的泰國公司于2014年10月開工投產,如今該企業泰國公司已經實現出口5000臺變速器的目標。再比如,西安老字號糧油企業愛菊糧油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港口功能和中亞班列“長安號”開放通道,與哈薩克斯坦開展產能合作,成為哈薩克斯坦最大的油脂加工企業。在“引進來”方面,西安半導體國際合作產業園等一批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園區相繼落地開花。近兩年海航現代物流總部、阿里巴巴絲路總部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陜西,必將有力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另一個是三星電子項目,三星電子存儲芯片項目落戶西安,是西部地區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高新技術項目。它既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平臺,也是陜西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2014年5月,一期項目竣工投產,吸引了100多家韓國企業和半導體企業落戶,形成了一條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封裝測試、系統應用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今年3月,投資70億美元的三星存儲芯片二期項目開工??梢哉f,三星與陜西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中韓兩國深化經濟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